天府医药馆

四川历史悠久、沃野千里、人杰地灵,自古有“天府”之美誉。历代名医辈出,中药材资源丰富,以“中医之乡、中药之库”之称享誉医林。天府医药馆展览展示了四川中医药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彰显以老关山汉墓出土医简为代表的四川中医药发展成就,挖掘四川中医药在道医、名医、中药、民族医药等方面的突出科学价值。本馆以山河馈赠、汉时瑰宝、杏林遗珍、本草传世、室雅人洁、道医特色、四川古代名医、四川近现代名医、四川民族医药9部展厅组成。

【大溪文化骨针】

这两枚骨针系重庆大溪文化遗址出土。大溪文化是中国长江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重庆市巫山县大溪遗址而得名。骨针一头尖锐,另一头圆顿而无孔,说明它不是缝纫用具而是一个医疗器具。由于先民们所处的时代环境恶劣,常会产生一些化脓性感染,于是他们用兽骨制成这类器物,用于刺激痛处以达到减痛的作用。骨针亦被认为是后世针灸的雏形。


【老官山经穴漆人】

“老官山汉墓”出土的木胎穴髹漆人像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经穴人体模型。人像体表阴刻有29条细线和一百余个圆点,并在背后刻有“肺、心、肝、胃、肾”的字样。结合老官山汉墓出土医简介于马王堆汉墓先秦医书和《内经》之间,更加肯定了其在针灸学理论形成过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伤药葫芦】

清代木质伤药葫芦。枝叶形盖,外壁漆地洒金,腹壁竖书9行42字的药方,“伤药”两字偏大位于首行。据介绍,葫芦出土时检测到其内壁还有药粉残留。东汉名医费长房曾经从一位挂着药葫芦兜售丸散膏丹的卖药老翁那里习得高超医术,为了纪念老翁的恩德,于是行医时常背着葫芦。从此以后,郎中行医,便在腰间挂起葫芦或者诊所前悬上葫芦当招牌,以表示医术高超,即“悬壶济世”。


【桐君阁药酒坛】

酒坛高62厘米,口径20厘米,坛身上有桐君阁和冯了性药酒的字样。桐君阁是药厂的名字,该厂创建于清光绪34年,迄今已有90余年的历史,享有“老牌桐君阁,精制中成药”、“北有同仁堂、南有桐君阁”的美誉。冯了性药酒的前身是冯了性父亲冯炳阳创制的万莹药酒。遍访名医后削发修行,潜心求教,法号“了性”。为感谢佛门,把万应药酒改为“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


【西周铜钟、铜釜】

西周铜钟、铜釜。“釜”,圆底而无足,安置在炉灶上或是以其他物体支撑煮物,釜口也是圆形,可以直接用来煮、炖、煎、炒等。可视为现代所使用“锅”的前身。铜钟,似鼓腹细颈的瓶,但形体大于瓶,为盛酒容器的一种,盛行于汉代。许慎《说文解字》曰:“钟,酒器也。从金重声。”


【唐骨质牙刷柄】

成都指挥街的唐代遗址出土了四把骨质牙刷柄,其中一把现收藏于成都中医药传统文化博物馆。为目前所知全国最早牙刷。这把牙刷由骨头制成,头部略宽,有12个植毛孔,分为两排。刷柄从中后部逐渐缩窄、加厚。成都唐代灰坑牙刷的出土,将中国人使用牙刷的历史往前推到唐朝,当时人们已经注意保护牙齿。


【铜佛手形熏炉】

铜佛手形香炉,其制作精良,造型考究,为非常有特色的香炉,一般的佛手香炉的质地比较名贵,且年代久远,雕工自然不用说,十分精美,花费了很多雕刻大师的心血才制作完成,精致的佛手香炉还可以让人们时常拿在手中把玩。

 第1页

下一页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for best user experience, to find out more you can go to our Privacy Policy  ,  Cookies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