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t updated: 14 Jan 2025 | 828 Views |
小柴胡汤 中医方剂学。为和解剂,具有和解少阳之功效。主治伤寒少阳病证。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疟疾,黄疸等内伤杂病而见以上少阳病证者。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疟疾、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炎、胸膜炎、中耳炎等属胆胃不和者。 |
【来源】《伤寒论》
【组成】 柴胡 12 克
黄芩 9 克
半夏 9 克
生姜 9 克
人参 6 克
大枣 4 颗
甘草(炙) 5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
1) 伤寒少阳病证。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 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 疟疾,黄疸等内伤杂病而见以上少阳病证者。
【方义】
本方多由邪在少阳,经气不利,郁而化热所致。治疗以和解少阳为主。少阳经病证表现为三焦经以及胆经的病证。少阳病证,邪不在表,也不在里,汗、吐、下三法均不适宜,只有采用和解方法。本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解邪热,疏达经气;黄芩清泄邪热;法夏和胃降逆;人参、炙甘草扶助正气,抵抗病邪;生姜、大枣和胃气,生津。使用以上方剂后,可使邪气得解,少阳得和,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得和,有汗出热解之功效。
[备注] 中药方剂是中医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的主要处方,在发现疾病并且对疾病进行分类和诊断的时候,就需要使用这些处方来规划药物的使用。中医方剂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但是在调整方剂使用的时候,要以这一种方剂为主来进行配伍,常见的几种中药方剂都是在治疗疾病的时候的主要处方。
此文件的版权和知识产权属于华侨中医院,仅对外宣传和传播科普知识所用。禁止擅自用于任何形式的商业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