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t updated: 14 Jul 2023 | 473 Views |
小编导读
丹毒是一种以局部区域皮肤感染为特征的炎症细胞皮肤病,皮肤会呈现鲜红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是一种累及真皮浅层淋巴管的感染,患者会患有炎症、肿胀、发红等症状。
丹毒病因
丹毒主要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真皮细菌感染而导致的炎症,这种细菌通常生活在人体皮肤上,虽然对身体无害,但当皮肤遭受到割伤,破裂受损,昆虫叮咬时,细菌会通过伤口处侵入。这类皮肤病包括足癣、银屑病、湿疹、天疱疮,导致细菌进入体内,引起后继发感染。
中医病因
由素体血分有热,湿热火毒之邪侵入,郁阻肌肤而发病,因皮肤破伤,如鼻腔处有伤口,皮肤擦伤、脚部受伤、昆虫叮咬、静脉曲张造成的开放性溃疡。病毒会趁机侵入身体,患处如果在头部、面部,则有伴随中暑的可能性。本病总由血热火毒为患。凡发于头面部者,多挟风热;发于胸腹腰胯部者,多挟肝脾郁火;发于下肢者,多挟湿热;发于新生儿者,多由胎热火毒所致。
诊断
-此病初期会出现局部疼痛、肿胀、红肿、恶寒发热等症状。
-患处附近有病变或有之前造成的皮肤破损,如脚部受伤、趾缝处皮肤破裂等。
-皮疹呈鲜红色斑片,边缘清晰,皮疹隆起,肿胀如橘皮样的皮肤。
-检测到白细胞计数增高可能会发生组织损伤和细菌感染。
-严重时需要进行血常规查找原因如有 高烧、寒战,呈现阳性,则表明患有细菌感染。
中医诊断
丹毒多见于小腿部和面部,发病前症状多有皮肤病或黏膜破损史,初期患有发烧、周身酸痛、头痛、食欲不振、排泄异常、便秘、舌苔薄白或黄、舌色呈红色、脉搏洪数或滑数等症状。患处皮肤呈现小片红斑,并迅速蔓延成大片鲜红斑边缘清楚、略高出皮肤表面。
症状严重的患者皮疹肿胀、发红的区域可能会出现皮下出血点、瘀斑和水泡,偶有化脓或皮肤坏死。
丹毒呈现在脸部被称为抱头火丹,病状先发鼻额,再见眼睑肿胀不能开视,如发生在耳部,先肿于耳之上下前后再肿及额头太阳穴,如发生在头部,先额头肿胀、次肿及脑后。
辨证论治
1.风热毒蕴证
症状:发于头面部,皮肤焮红灼热,肿胀疼痛,甚则发生水疱,眼胞肿胀难睁,伴恶寒,发热,头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2.肝脾湿火证
症状:发于胸腹腰胯部,皮肤红肿蔓延,摸之灼手,肿胀疼痛,伴口干且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3.湿热毒蕴证
症状:发于下肢,局部红赤肿胀、灼热疼痛,或见水疱、紫斑,甚至结毒化脓或皮肤坏死。或反复发作,可形成大脚风。伴发热,胃纳不香。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经典病例
丹毒呈现在腿部被称为流火,某患者因脚趾缝部受伤,肿胀从小腿开始,扩散到大腿。在泰国华侨中医院黄紫薇中医师的细心治疗下,患者情况有所改善,但在某些情况下,治愈后,可能会再次复发。如果经常复发的话,导致大腿部肿胀的淋巴管阻塞,粗糙增厚皮肤而形成橡皮腿。
中医治疗指南
治疗原理:凉血清热,解毒化瘀。
- 发生在头部和面部,须兼散风清火法处理。
- 发生在胸部,腹部,须兼清肝泻脾来治疗。
- 发生在下肢,须兼利湿清热方法来治疗。
此外,还可使用膏剂、洗剂等外用治法,以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程,减少副作用。
治疗丹毒
1.尽快处理伤口或皮疹,保持伤口处的基本卫生,以预防感染并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
2.尽量不要让发炎部位移动,少走路,应将发炎的手臂或腿抬高至心脏以上,以减轻发炎的情况。如果肿胀或疼痛严重,应每天冷敷4次,持续48小时。
4. 应充分休息并多喝水,多吃含有蛋白质的食物,如肉、奶、蛋等。
医生介绍
黄紫薇中医师
毕业于泰国华侨崇圣大学中医专业本科,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 (皮肤科) 专业硕士学位。
从事中医外科皮肤科临床医疗工作11年,擅长治疗各种普通内科、皮肤病、耳鼻喉科、痤疮、黄褐斑、银屑病、带状疱疹、荨麻疹、 过敏性皮肤病、脂溢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鼻炎、扁桃体炎、痔疮。
2 Sep 2024
29 Nov 2024
13 Sep 2024
1 Nov 2024